凯时kb娱乐首页

北京银行等回应网传“京医通”停运纠纷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08-20
html模版北京银行等回应网传“京医通”停运纠纷

  来源 | 新华网、一财等

  编辑 | 武文美编| 杨文华

  4月18日,一则关于“京医通即将停运”的文件在网上流传。

  该文件落款章为北京怡合春天科技有限公司,内文称,该公司为京医通线上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方,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京医通线上系统出资方,拒绝履行出资义务,该公司独自负担京医通项目数亿元成本长达七年,因无力承担高昂的运营成本,京医通线上系统将于2022年4月20日9时起正式停运。

  根据北京市政府采购网2017年的公示信息,“京医通预约平台导医服务项目”的拟定唯一服务商为“北京怡合春天科技有限公司”,正是上述停运通知的落款单位。

  

  京医通微信平台或无法挂号预约

  据公开信息,“京医通”是北京市卫健委、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联合北京银行,推出的具有电子钱包功能的实名制IC就诊卡,可在医院作为就诊卡使用,并实现小额支付功能,适用于北京非医保患者和外地来京就诊等患者人群,可实现跨院实名就诊、满足预付费功能、与社保卡平滑对接等功能,此外,在联网医院间无需多次办理诊疗卡,在联网医院部署的各行业务点可直接划价付费。

  北京卫建委官网信息显示,北京医管局与北京银行合作签约暨“京医通”揭卡仪式于2012年4月12日在北京友谊医院举行,之后陆续有北京当地医院启动该系统上线。

  从功能来看,京医通卡集“身份识别载体+跨院就诊卡+电子账户”为一体,将逐步替代原来各医院自行发放的各类诊疗卡,实现互联网医院间“一卡通用”,与社保卡平滑对接,满足预付费功能,实现跨院无现金缴费。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4月18日晚, “京医通”人工客服回应称,目前京医通实体卡暂未收到停运通知,“(微信)平台要停止,京医通微信公众号之后可能无法进行挂号预约” 。

  19日早间,第一财经记者以患者身份询问京医通人工客服“停运事宜”是否会影响挂号,对方未回复。但从“京医通”公众号页面来看,目前挂号、门诊缴费、报告查询等功能均能正常使用。

  

  北京卫健委、北京银行做出回应

  据悉,北京医疗机构的预约挂号渠道主要包括预约挂号统一平台(114平台)、京医通平台、诊间预约、社区预约转诊、医院官方网站和手机app、自助机、现场预约等。

  针对此次京医通停运事件,北京市卫健委、北京银行均作出回应。

  北京市卫健委4月19日发文称,怡合春天作为京医通线上系统的运营方,与出资建设方北京银行产生纠纷。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前期已关注到此事并指导当事方积极解决纠纷。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已紧急通知双方,将进一步督促指导双方从维护公众利益出发,依法理性解决纠纷,使广大群众能够继续获得便利的线上预约服务。

  北京银行则于4月19日早表示:“我行已收到北京怡合春天科技有限公司关于‘京医通’停运的通知。一直以来我行高度重视‘京医通’的安全运行工作,我行将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继续与北京怡合春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积极的沟通,以理性的态度,加强各方协同,确保患者正常就医。”

  三、怡合春天多次成被执行人

  一财报道,企查查资料显示,怡合春天成立于2014年9月,注册资本50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技术开发、技术服务、软件开发等,曾中标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等相关项目。其中,据北京市政府采购网消息,2017年中标该医院京医通预约平台导医服务项目的金额为91.9万元,合同期限1年。

  另据蓝鲸财经报道,在《北京银行2020社会责任报告》中,该行提到与医疗保障相关的“京医通”项目建设。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末,“京医通”项目已覆盖北京27家三级甲等医院、34个院部,累计发卡1895万张,社保卡绑定766万次,已成为北京地区最主要的预约挂号渠道。

  根据公开报道,截至2021年初,“京医通”卡发放已超过2400万张,单日挂号量超10万次,市属门诊预约率近90%。

  天眼查显示,怡合春天法定代表人马骏。蓝鲸财经注意到,怡合春天曾多次被列为被执行人,其中,利来资源网入口,2022年3月31日,被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304.55万元。

  此外,从历史被执行人信息来看,2020年4月24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将怡合春天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为128.75万元。2019年8月19日,怡合春天被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题为190.75万元。

收缩